近日,国内报道了蒙牛乳业生产的某批次牛奶检测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事件,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,这是奶制品行业继三聚氰胺后又一次震惊公众的乳制品事件。
天气潮湿时,饲料极易霉变。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海军说,饲料一旦发霉,其中就会含有霉菌毒素。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、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物。毒素在谷物的生长过程、饲料的制造、贮存及运输过程中都能产生。而奶牛吃了含有毒素的饲料后,所产牛奶就容易造成毒素超标。
“从2010年开始,在天气潮湿的季节,总有几次牛奶是被倒掉的”,宜昌某向姓奶农如是说。自从2010年国家对生奶的标准修订后,宜昌各个奶企对生奶的验收越发严格了,以前从来不检测的黄曲霉毒素成了必检项目。就因为这个他的奶已经几次被倒掉了。
为防止倒奶事件对奶农的影响,一种针对霉菌毒素的饲料添加剂“脱霉剂”盛行起来。
业内认为,霉菌毒素对的大范围影响在2003年。那一年,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等原因,气候异常,霉菌毒素大爆发,饲料质量下降,养殖业疾病频发。此后,国内逐步重视对霉菌毒素的研究。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计成介绍,上世纪五十年代,养殖业曾用碱和过氧化氢处理法去毒,但破坏营养物质,影响适口性,动物不喜欢吃。随后,一种基于物理方法的脱霉剂开始广泛运用。
2008年,脱霉剂成为农业部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。因饲料中易生霉菌毒素,一种针对霉菌毒素的“饲料添加剂”近些年开始盛行,养殖户俗称“脱霉剂”,业内称为“霉菌毒素脱毒剂”
脱霉剂是什么?奶农和养牛场为什么要用这种添加剂?是否会影响原奶的质量?其成分对人体是否有害?
脱霉剂是饲料添加剂的一种。2008年,脱霉剂成为农业部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,在当年出台的农业部1126号公告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》中,“防腐剂”和“防霉剂”名列其中。
市场上的脱霉剂,可分为矿物质吸附剂类、酵母细胞壁类、微生物类、酶制剂类、混合类等很多种。在国内,矿物质吸附剂类的脱霉剂使用率高。例如:水合铝硅酸盐类,膨润土,蒙脱石等。
这种使用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的物质,使毒素在经动物肠道时不被动物所吸收,直接排出体外。计成说,矿物质吸附剂类脱霉剂,不会被牛吸收,不产生有害物质,也不会对饮奶人造成伤害。
12月28日,香港一家专门进口添加剂的公司总监周勃说,他曾去欧洲考察过一些养殖场,他发现,霉菌毒素的污染是性问题,国外也广泛使用脱霉剂,但出现的问题奶较少。
周勃建议,国内应该进一步规范检测指标,不能仅依靠奶制品企业的自律,“监管部门的努力更为重要。”
黄曲霉毒素事件之后,国家质检总局要求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加强原料乳监控,对原料乳必须检测黄曲霉毒素M1项目,严格生产加工各环节质量管理。
目前,宜昌的养殖场都在使用脱霉剂。一些养殖户为了防患于未然,因肉眼看不到饲料的霉变,所以一直坚持使用脱霉剂。再加上国家质检总局对乳制品企业的原料乳的严格监管,尽管黄曲霉毒素“来袭”,宜昌奶源可确保。
抓住商机 立刻联系
马上留言 共同发展
温馨提醒: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,倡导诚信合作、互惠共赢!为了保证您的利益,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,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,以免造成损失。